有计划就有协同,供应链计划协同机制是计划一体化的一部分,因此,也是工厂物流运营管理得以顺畅运作的前提之一。供应链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协同实现价值链的平衡、高效、取舍,协同的方式和表现形式有很多种,国内外企业常用的协同模式,按照协同的深度、广度和频率等可以分为三个协同层次:产销计划协同,销售与运营计划协同(S&OP:Sales and Operation Planning)、集成业务计划协同(IBP:Integrated Business Planning)。
产销协同是制造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协调生产、采购、销售、物流的管理机制,强调供需关系、交付与库存之间的平衡。是由供应链部门或计划部门主导、高层参与和决策、各职能计划(供应链计划、主计划、销售计划、采购物控计划、生产计划、发运计划等)参与和执行的多部门供应链运营协同机制和系统工程,其目的是总结上一周期的经营状况和问题、确保下一周期的供应保障、预防中长期的供需不匹配的风险等,并以产销计划协同为抓手,拉动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持续优化。
企业经营过程中,经常会碰到各种问题,比如:
(1)客户不给预测,或即便给了也不可靠,所以供应链需求端要么没有预测,要么就是指标的简单分解;
(2)好不容易拿到订单了,订单节奏却很难控制,上半月订单太少产能浪费,下半月订单集中又来不及生产;有时,想把下半个月或下个月的提前,但又发现材料或产能(特别是单款产能)不够;
(3)库存很高却发不出去,不是客户需要的产品,客户需要的产品却缺货;
(4)呆滞库存无法处理,担心以后还会有订单需要,结果一放可能就是好几年;
(5)材料计划不准,供应商经常缺货,其理由是企业给的材料预测不准;
(6)一些重大供货事件或质量工艺问题,不是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,同时缺少应对计划,造成被动调整计划,导致客户不满意;
(7)制造抱怨销售订单要求太多、太复杂、交期不明确,销售部门抱怨制造过于“刻板”不懂变通;
(8)产销会议上大家会看到很多分析报告或通报,却还是不知道今后该怎么办;
(9)……这些问题都是典型的供应链“不协同”的问题,在缺失供应链思维的企业,这些问题都是致命的,但恰恰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多个部门,似乎谁都有责任,又似乎谁都没有责任,加上企业内部跨部门协调往往都非常困难,导致这些重要的问题没有人真正负责。等到问题发生造成损失了,再来划分和追究责任,对于问题本事已经为时已晚。
而一套好的产销协同机制是有效解决供应链协同问题的法宝,产销计划协同不强调固有的模式,也不能简单套用标杆企业的做法,不同企业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、现有的管理水平、产品特征以及相应的供应周期、供应商的水平、信息系统的水平、计划的频率与精度等进行产销协同机制的建立和实施。
作为一套协同机制,不一定有绝对最佳的标准做法,从普遍误区(负面清单)的角度也许更能够帮助企业做好产销协同,比如:
(1)主题偏离或者过于具体,不知道为什么而进行协同。比如有些企业的产销协同会议就是检讨生产供应的问题;
(2)认为产销协同仅仅或者主要是一个“会”,而忽略了日常的准备和执行,导致会前、会后一个样,没有任何变化;
(3)把会议开成了扯皮会、问责会;
(4)会议内容没有标准,鸡毛蒜皮的问题也在会上讨论;
(5)会议没有既定的议程、内容和时间安排,会议发散、拖沓,主题不明确,天马行空的探讨;
(6)参与层级不够,没有高层决策,甚至主要就是几个计划员参与;
(7)把会议开成了总结型会议,聚焦过去和现在,甚少涉及中长期(因为看不到未来,所以不看未来);
(8)认为是组织者的事情,自己只需要参与就可以了;
(9)会议流于形式,为了开会而开会,没有解决问题,没有形成决策,没有改善措施;
(10)会议没有严肃性,日期安排不固定,经常因为会议冲突取消或延期,或者部分人员参与、部分人员因为各种原因缺席;
(11)……数据资源是做好协同的核心资源。企业获得的有效数据越多,产销协同就能越有效,反之,协同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。因此,产销协同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则:用数据说话。
在产销协同上需要讨论的问题,首先要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、准确及时的数据,并且结合管理逻辑将数据转化成清晰明了的结论,如此才能支撑产销协同的有效进行。因此,随着工厂的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,获得的过程状态数据越来越多,系统的实时分析能力越来越强,产销协同的有效性和价值将得到不断的提升。
除此之外,产销协同还应该具备以下特征:
(1)规则一致性:产销协同必须具备统一的规则、语言、流程和目标导向,通常需要统一发布《产销协同管理办法》,并且在产销协同执行过程中不断的强化和贯彻规则。
(2)强调系统性:转变对产销协同的认识,产销协同不仅仅是一次会议,而是贯穿每月、每周、每日的经营检讨、风险防控、提前规划、协同计划、问题解决、异常处理及管理提升的系统工程,带动产品管理、预测、采购、生产、物流等职能能力的提升。
(3)强调改善性:产销协同除了解决具体问题,更重要的是暴露和解决机制、流程、系统的问题,因此,每一次产销会议都应该提出改善的议题(专项)并对以前的议题进行回顾检讨,将改善工作和日常工作融为一体,一步一个脚印、一步一个台阶的提升计划、协同能力。
(4)决策明确性:产销协同会议上,针对各环节提出的问题和风险,必须有明确的决策和操作指引,避免“会而无果,议而不决”,这些决策有些是短期的临时性措施,有些是长期的改善性措施,但必须都是明确的、可执行的。
(5)强调日常化:产销协同不仅仅是召开产销协同会议而已,而是要将产销协同的工作内容日常化,每天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控与提示、对设定的专项进行跟进、对相关问题研究改善,以确保产销协同会议的决策得到贯彻和执行。
(6)强调协同外延:产销协同的终极方向是要“走出去”,提高供应部门和供应商、需求部门和客户协同管理的层次和深度,只有真正了解客户和供应商的实际情况,才能准确识别风险和问题,正确把握企业的产销协同方向。
(7)周产销和月产销结合:周产销强调面向当前解决具体问题,没有固定的议题,参与人员一般是主管级人员;月产销更加强调面向未来,是对全年的经营情况、3~6个月的需求与供应平衡、某几个月的订单节奏及保障、每周的生产与出货保障等议题,进行具有前瞻性的分析、防控和决策,参与人员是更高层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,当企业致力于解决未来风险时,日常的供需异常就会逐步变少,也代表着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的逐步提升。
供应链的本质就是协同,其表现是通过有效的协同机制来解决、消除供需差异、风险和异常。供应链横向涉及企业内部包括产品及市场、销售及渠道、供应链、生产、采购、物流、财务等大部分的业务部门,纵向上涉及供应商群、内部关联单位和客户群,供应链的问题往往都关联甚广、逻辑复杂。
以产销计划协同为抓手,可以带动整个供应链各环节的改善,特别是计划体系的变革和完善。要做好产销协同工作,除了需要注意上文所述的特征和误区,还需要强调企业文化和价值认同、公司层面高度认同、必要的资源投入、清晰的游戏规则制定和各部门的共识共行,另外,专业的带头人(流程管理者)和执行团队也是做好产销协同的必要条件。
数商云全链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, 实现供应链上中下游资源整合管理
--------
SCM系统 / SRM系统/ 采购商城系统 / DMS渠道商 / 经销商管理 / 订货平台
B2B / S2B2B / S2B2C / B2B2B / B2B2C /B2C/ 多租户 / 跨境电商